信用信息站内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用承诺

中国信网:地震中的互联网

时间:2014-02-04 14:57:10来源:信用网

编者按:“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互联网迅速传递那刻骨铭心的图片,迅速传递那动人心悬的视频,迅速传递那绝望的呼救声以及悲壮的眼泪,迅速传递温总理那沙哑哽咽的声音,迅速传递来自四面八方乃至世界各地的援助队伍……我在为同胞受难家园被毁大灾有大爱而泪流满面的同时,也为自己作为一名互联网从业人员而自豪。

发达的互联网成为获取第一手信息的最强大平台

当百年不遇的大雪降临,当象征和平的祥云火炬传递遭破坏,当8.0级的大地震发生……当一场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映入我们眼帘时,不仅让萎靡的人群激发出了空前的爱国热情,也让低靡的互联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理论上讲,信息的传输方式大致分三个维度,一是文字、二是图片、三是视频和音频。仅有互联网才能同时将这三个维度发挥到极致,而且互联网在及时性上有着先天性的优势,制作容易、编辑简单是其最大的特点,“5.12”大地震发生后,除门户外,论坛、博客在此次地震播报中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此次视频方面的快速反应也是令人惊叹。相当多的Web2.0概念的网站参与了信息的传播,丰富了传播内容,提升了传播品质,由于搜索引擎的存在,信息量虽然很大,但有序性并未被破坏。地震早已占据了门户头条,包括天涯等社区等也相继开辟地震板块供大家交流,而百度的地震吧的日发帖量也达几十上百万。另外,很多博客和一些视频网站也参与到了地震的播报中。互联网的信息量已经远远超过电视和报纸的总和。

在地震发生之后的几分钟之内,几乎所有移动通信陷入瘫痪,但在短短几分钟之内,互联网上发布了汶川地震的新闻,用文字和图片以及视频形式第一时间展示了这次地震的概貌。除门户之外,社区方面,包括天涯、百度贴吧等也第一时间提供了供大家讨论的专题板块,视频方面则有悠视网的UUSee网络电视等开辟的网络直播板块。真正实现了多角度、多维度的信息传播。

地震后一个小时内,新华网、人民网、中国信网以及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等各大网站纷纷推出四川汶川地震专题,迅速将报道重点转移到抗震救灾方面,将网站首页和新闻频道要闻区的三分之一用来做抗震救灾报道,抗灾救援、灾情消息、感人事迹和网络互动等版块同时推进,全面跟踪灾情动态,消息迅捷而内容丰富。

互联网的速效传播性在地震中表达的如此深情款款

5月19日至5月21日,连续三天,中国互联网上出现引人注目统一行动:黑白色成为所有网页的统一色,各大网站把地震发生的时刻表放在标题位置。灾难的降临,同胞的罹难,让中国网民心手相连,互联网成为声援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特殊战场。

自“5.12“大地震发生以来,互联网迅速成为中国网民的赈灾平台,数以万计的网民通过网络来为灾区募捐,为救援工作出力。在各大论坛上,号召大家捐款、组织志愿者前往灾区、提供救援信息的帖子层出不穷。

据不完全统计,在地震发生后短短四五个小时内,各网络搜索引擎有关“汶川”的查询量就在3000万条以上。而随着第一批有关震区情况的新闻消息在网络上被转载,网民立即“蜂拥而上”点击阅读,12日下午,新华网有关地震灾区现场动态的新闻一经发布,一分钟之内就被点击近千次。

汶川地震发生后,整个地区通讯中断。寻找亲人下落的帖子在百度贴吧和天涯这样的大型网络社区里不断涌现。这些大型的论坛很快就建立起寻亲专帖,这些帖子还收到了陌生人的祝福和鼓励; 谷歌也开放寻亲数据库,网民通过输入搜索亲友的信息,谷歌搜索会自动显示出数据库里匹配的所有结果,包括伤情、联系方式、所在医院等信息;随着救援工作的展开,除了新闻媒体提供的灾区救援情况报道,互联网上也传播着许多亲临地震现场志愿者的文字、图片及视频;互联网同时也成为网友为地震遇难者祈福的重要通道。几乎所有大型网站上都设有祈福的专页。

因为互联网,我们许许多多的教授级医生在远程集中进行会诊,即时对被抢救出来的同胞施救;因为互联网,众多明星的优秀个人品质和光辉形象让我们再次感动;因为互联网,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和个人的声音被放大,抗震救灾的力量被聚集而无比强大;因为互联网,我们的3天国难日与黑白同步,感同身受。  

通过网络,我们了解了红十字会收取管理费的真伪,知道了某学校的“捐款”丑闻,了解到了“最牛希望小学”的“汉龙集团”公司的感人事迹,同时也了解到了豆腐渣工程的无钢筋水泥板的真实事件,听说了为营救4名学生牺牲自我的老师,也看到了灾区面临的危机与现实写照,感受到了大灾有大爱的全国人民心系灾区,也体味到了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

由于互联网在地震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数亿中国网民与世界网民万众一心的反应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世界人民的友爱;于是有了:人民子弟兵,医护战士,大批的志愿者冲向抗争救灾的第一线;有了国际社会的捐款,联合国的地震“圆桌会议”,联合国的降半旗都表达了世界人们对我们的支持与对死者的缅怀。

一位媒体专家也表示,互联网可以填补许多传统新闻媒体的报道空白,对加强信息透明和公共监督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为一个普通的网民,我不禁感叹互联网的巨大影响力,感叹人性的光辉美好!

互联网传播美好,互联网也不拒绝丑恶

然而,互联网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辽宁一位名叫张雅的女子用极其不堪的言语辱骂四川地震灾区人民的视频在国外著名视频网站Youtube上出现并被各大论坛转载,数以千计的网民立即对她展开声讨,谴责她的“无耻表演”。美国影星莎朗·斯通在法国戛纳电影节发表中国四川地震是“报应”的言论帖子在互联网上倒海翻江,引起全球华人的愤怒和世界人民的谴责。华人网友全力号召中国人民抵制她所代言的Dior品牌。

互联网上还出现了通过网络进行散布谣言、捐款诈骗的行为。根据公安部的消息,中国警方已经拘留了至少4名在网络上散布地震谣言的嫌疑人。这4名嫌疑人通过博客或BBS散布“将在北京发生大地震”以及“四川地震是人为所致”的谣言,以骗取点击率。 同时,一些趁火打劫的不法分子也企图通过虚假捐款网页骗取网民赈灾捐款,也被警方拘留。更有甚至,恶意散布地震预告谣言,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情绪和正常生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理系副教授周煊说,网络非常容易传播和放大情绪,让大众的情绪激化。在全民族面临的大灾大难之前,网络难免成为各种观点激荡、冲突和宣泄的平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表示,网民在话语权、信息传播的竞争中已经成为了一支重要力量,这些非官方的个人化行为承担着政府机构疏漏的功能和盲区。

早有人说过,尽管中国网民数量全球第一,但中国互联网还主要是一个娱乐网,它的工具性功能还有很大潜力。对于这点,我们在这次汶川地震的网络传播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张雅视频以及散布谣言和诈骗活动的出现,无疑给中国网络社区蒙上了不光彩的阴影。但是相比之下,地震发生之后,中国2.21亿网民的赈灾表现仍然值得称道。灾难的降临,同胞的罹难,让中国网民心手相连,互联网成为声援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特殊战场。

互联网凝聚 “中国力量”,互联网必将赢得春天

汶川8.0级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8天了,然而中国互联网和网民依然坚守注视中国西南那块遭遇灾难的土地,一网情深,不离不弃,以爱守候……

大地震刚刚发生时,中国显得那样的微弱与无助。但随着互联网迅速汇集来自高原、盆地、平原以及大江南北的声音,中国显现出巨大的潜能,并随着快速蓄积与同时释放,在伤亡的废墟之上,伤痛的眼泪之后,突然集结起一股“中国力量”。顿时,这股力量改变了中国,这股力量压倒了地震的威力。 因互联网迅速集结的中国力量的曼延和扩张,全国上下乃至全球华人形成一种大灾有大爱的信念,这种信念感染着世界人民,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队伍纷纷抵达灾区一线。

尽管地震可能还会卷土重来,但经受此次磨难之后,互联网集结的“中国力量”将继续保持,将永远延续并扩张。以后,中国不管遭遇多么大的灾难,都会被“中国力量”战胜,因为他的威力岂止超越地震?!

地震之后的互联网,必将迎来它更灿烂的春天!(文/高文利)

扫一扫,关注云南省信用公共服务平台

关于我们|服务合作|政务机构|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云南省信用公共服务平台版权所有|云南网警||滇ICP备19011447号

电话:0871-65185315传真:0871-65185315投稿邮箱:2873715616@qq.com 值班编辑QQ:2873715616广告投放:0871-65185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云南省信用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15300000546661901 滇ICP备19011447号

免责声明:云南省信用公共服务平台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ncpsp.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