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信息站内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用知识

大摩基金李锋:当信用风险来临的时候

时间:2014-02-19 11:43:41来源:网络

据万得资讯统计,截至2013年5月24日,在资本市场发行的信用债已超过7000只,接近股票市场上上市公司数量的3倍。虽然在债券市场上信用风险事件不断发生,远的不说,今年以来就相继发生过山东海龙、江西赛维等企业债由于经营困难而近似发生违约风险,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和资本市场管理层的细心呵护,对发债企业进行积极的债务重组甚至直接财政援助,陷入困境的企业最终都转危为安,发行的债券也得到了妥善的兑付,因此国内的债券市场上至今还没有发生过真正的信用违约事件。

在此背景下,债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大多对信用风险都采取“鸵鸟”政策:一是信用风险事件在资本市场上发生的概率本来就很低,没那么容易就踩上地雷;二是即使不幸碰上了,还有“看不见的手”在背后出招化解,将风险化于无形。券商的研究表明,AA级信用债相对于AAA级信用债的信用利差保护仅100BP左右,不足收益率的20%,收益率分解中流动性溢价和期限利差是主要的组成部分。

事实果真如此吗?当信用风险来临的时候,当前的信用利差保护是否足够?让我们看看最近发生在11超日债上的例子。在2013年2月1日之前,11超日债价格成交在100元以上,到期收益率约为7.8%;信用风险事件爆发时,11超日债当天暴跌24%,价格收盘于79.75元,到期收益率在16%附近;而目前其价格约为67元,到期收益率约23%!因此,相对于8.98%的发行利率、7.8%的到期收益率,一旦信用风险爆发,微弱的信用利差根本不能抵御债券的资本利得损失!

其实,万里长城不是一日筑成,信用风险的爆发也不是突如其来的。对于注重债券信用风险研究的机构投资者而言,11超日债的信用风险是有迹可寻的;对于坚持基本面分析,注重信用风险分析等投资软实力的投资者来说,11超日债的投资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11超日债发行之初(2012年3月7日起息,4月20日上市),根据发行人公布的募集说明书和财务报表,它是符合我们公司内部评级的投资准入标准的。2012年6月末当我们重检信用债的内部评级时,发现发行人所处的行业和2011年的财务数据均发生了重大不利变化,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投资准入门槛:财务数据方面,2011年11超日债无论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还是运营能力、成长性等方面,均比上年大幅恶化,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连续两年为负值,现金流质量更是连续两年都表现逊色;行业方面,由于2008年政府主导的投资热潮中,光伏项目大量上马,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光伏企业亏损严重;另外由于欧美国家启动对大陆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原来依赖出口的企业发展前景面临重大危机。2013年初,评级公司对此公司债作了评级下调;2013年2月1日,该债券价格暴跌24%;2013年5月,11超日债暂停上市。

对于非机构投资者来说,面对数以千计的信用债券,除了需要考虑债券久期、凸性、到期收益率等指标,还要详细分析企业经营状况、行业发展前景和景气度等基本面信息,并且在投资过程中持续密切跟踪和分析,难度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周期性调整、传统产业面临较大产能过剩风险的情况下,银行业不良率在持续攀升,更是考验投资者信用风险分析能力的时候。

扫一扫,关注云南省信用公共服务平台

关于我们|服务合作|内设机构|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云南省信用公共服务平台版权所有|云南网警||滇ICP备19011447号

电话:0871-65185315传真:0871-65185315投稿邮箱:2873715616@qq.com 值班编辑QQ:2873715616广告投放:0871-65185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云南省信用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15300000546661901 滇ICP备19011447号

免责声明:云南省信用公共服务平台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ncpsp.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